全面介绍关于茶叶市场动态,茶叶企业新闻,茶行业有关资讯

中国老茶具典藏图的内容简介 -凯时k66

中国老茶具典藏图的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的茶具历史悠久,从广义上说,自从茶被人类利用以来,相关的茶具就应运而生。早期茶的饮用相对粗放,因此茶具也以陶制为主,并存在一器多用的现象,渐渐地随着饮茶的进一步精致化,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专用茶具。

从茶具的制作材料来看,陶瓷是最重要的一类,也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茶具品种。我国的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开始使用陶器,到了东汉时期就有了成熟的瓷器。陶瓷以其洁净、耐高温、生产量大而受到大众的拥爱,古人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陶瓷作为他们的主要茶具,留存至今的大量茶具都是以陶瓷为材料制作。除陶瓷茶具外,其它的如金、银、铜、锡、竹、木、牙、角类都是茶具这个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正因为此,我国的古代茶具才显得多姿多彩,奏响了一曲茶文化的华彩乐章。

唐代的茶具有什么特点?

唐初高宗时,画家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画卷中反映了唐时的茶具,有风炉、茶铛、带托的茶碗、茶碾和茶粉罐。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为举行通航庆典,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船上,摆放“瓷器、酒器、茶釜、茶铛、茶碗”等等,欢歌以进(《旧唐书•韦坚传》),表达了茶具已开始作为某地的名产。陆羽撰《茶经》,在“四之器”中,将饮茶器具统称为茶器,分为8大类27种共29件。唐代饮茶的陶瓷器具主要是瓷壶(亦称注子)和瓷碗。当时有3大著名瓷窑:一是浙江余姚的越窑,以烧制青瓷茶碗著名;二是湖南的长沙窑,以釉下彩绘的瓷壶盛名;三是河北的邢窑(内丘),以烧制白瓷茶碗取胜,而且普遍采用“茶托子”,即盏托,说明瓷茶具开始配套,专用性更强。

唐、宋时的茶多制成茶饼,饮用前先碾末,再予烹点。烹点的方法有两种,所用的茶具亦小有区别。一种是《茶经》说的煎茶法,是在风炉上的茶中煮水,水沸之后,量出茶末从中心投下,随即用竹搅动,俟沫饽涨满面,便酌入碗中饮用;另一种是苏在《十六汤品》中所说的点茶法。此法将茶末下在碗中,并在茶瓶中煮水,水沸后,持瓶向碗中点注,同时用茶筅或茶匙在碗内环回击拂,只要茶已发立,粥面光鲜,稀稠得中,遂可就碗饮用。所以煎茶法不用茶瓶,点茶法不用茶,大体说来,唐代后期煎茶法已逐步为点茶法所取代,因而唐代遗物中成套的风炉和茶很少。

目前已知最早之例传为河北唐县出土的五代邢窑烧制的一套白瓷茶具。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复原模型瓷茶为圆底镬形,风炉为圆筒形,有三足。唐代茶瓶实例为西安太和三年 (829)王明哲墓出土的一件,底部墨书“老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壹。”此器腹部圆鼓,盘口,肩上出短流,施墨绿色釉。这种形制的容器在唐代遗物中不乏其例,却不能都定为茶瓶,因为其中有不少是酒注。除茶、茶瓶外,其他茶具在煎茶、点茶法中可以通用。因为茶宜“乘热连饮”(《茶经》),茶碗很烫,所以要在碗下加托。西安大历元年 (766)曹惠琳墓已出白瓷盏托。1957年陕西西安和平门外出土了 7件银质鎏金茶托,铸造的时间为大中十四年 (860),刻铭中自名为“浑金涂茶拓子”。这些茶托上的托圈较低。

中国唐以前,南朝饮茶已形成风气,不过仅流行于西蜀和江南地区,而且当时在饮食器皿中尚未明确地分化出专用的茶具来。中唐时,饮茶之风在全国推广,从而出现了专用的茶具。长沙石渚窑出土的青釉圆口弧壁碗,有的自名为“茶”。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玻璃托子和碗,《物财》中记为“璃茶、托子”,其茶碗撇口、直壁,与宋代所称子的形制相同。法门寺塔地宫中还出土了银茶碾和银茶罗,其茶罗为绝无仅有之例。茶碾和茶罗均为粉筛茶末的用具。此外,唐代也用茶臼研末。茶臼为瓷质,碗状,内壁无釉,刻剔出粗糙的网纹和鳞纹。在河北内丘唐代邢窑窑址中曾经出土。

发表评论

  

条评论

我要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姓 名:

联系电话:

留言备注:

凯时k66-d88尊龙官网登录免费下载 ||||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